• 首页
  • 关于摩登7娱乐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最新动态

    你的位置:摩登7娱乐 > 最新动态 >

    是殖民还是灭绝?这才是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真实目的_中国_部队_战略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7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57

    如果从七七事变开始计算,全面抗日战争已经过去整整85年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亲历者渐渐消失,关于这场民族灾难的解读角度变得愈发丰富且复杂。在如今这个信息交织、利益交锋的时代,我们获取真相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。尤其在西方资本主导的全球舆论场中,我们相信的未必就是真理,所质疑的未必就是谬误。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抗日战争较为大胆的思考角度,供大家参考和反思。

    要想真正理解抗日战争的本质,首先得搞清楚日本为何要发动这场战争。传统历史观点认为,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掠夺资源,并进而在东亚地区称霸,最多将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,类似于印度和英国的关系。所谓的“大东亚共荣圈”便被用作这一理论的佐证。

    然而,这一观点却犯了一个重大逻辑错误:它将“包装概念”误当作了真实的战略意图。就像德国曾大肆宣扬“日耳曼民族无比高贵”,难道他们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仅仅是为了给民族争光吗?

    展开剩余78%

    那么,日本的真正战略意图究竟是什么呢?自从明治维新以来,日本便不断借鉴欧美的成功经验,妄图通过殖民掠夺实现国家复兴。可以说,日本参照了两条主要路线:一是像英国那样保留原住民并进行群体压迫;二是像美国一样,直接消灭原住民,占领资源,达到永续控制。

    我们一直以为日本选择了第一条路线,但或许他们的最终目标,实际上是选择了第二条。日本在中国的投降接管基本上是和平的,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销毁战争资料,唯一的例外便是东北。由于遭遇苏联红军的快速反攻,关东军的溃败迅速发生,很多重要资料未能及时销毁,反而被苏联军队抢夺。

    这些被抢走的宝贵资料,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真相。随着苏联解体,部分档案得以解密,其中包括关于“灭绝”政策的详细记载。资料显示,1930年代末,日本大本营制定了三项重大决策,第一项是尽可能杀死中国青壮年男性(年龄段为17至25岁);第二项是尽量消灭中国的幼儿;第三项是对16至25岁的中国年轻女性进行清除。

    如果这一档案资料属实,那么这至少表明,日本的战略理念类似于美国在西部的拓展策略——通过消灭原住民来彻底占领资源。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采取行动,并非不想,而是因为当时的国力尚不允许。

    在操作上,日本采取了折衷的方式。表面上他们大力宣传所谓的“大东亚共荣”,一边用这种理论来蛊惑人心,另一边却在暗地里探寻如何更高效地实施人口灭绝。

    有了这一前提后,很多历史悬疑得到了合理的解释:

    1. 南京大屠杀真的是少数部队失控的结果吗?

    答案是否定的。其实,攻占南京的正是日军的精锐部队,这些士兵训练有素、纪律严明,并不容易“失控”。事实上,他们所做的不过是按照计划执行任务而已。甚至根据台湾学者陈在俊的统计,南京大屠杀并非孤立事件,在抗战初期,日军几乎占领了长三角的五六十个县,数百万同胞死于非命。

    2. 731部队真的是想用细菌作为军事武器吗?

    同样的答案是否定的。731部队早在1932年就开始在中国东北进行人体实验,所研究的细菌是专门为中国人量身定做的。病毒对不同种族产生不同影响,731部队所生产的病毒,完全是为了大规模杀伤中国民众。而所谓的“细菌战”其实主要用于对中国平民进行大规模的灭绝。由于细菌武器研发周期长,731部队在抗战结束时尚未能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致命病毒。

    3. “三光政策”真的是为了以战养战吗?

    这一点也值得深思。在七七事变前,日本已经控制了东北,而侵华日军的规模有限,最多只有两百万。如此庞大的中国,占领区资源丰富,不至于在战后依赖扫荡敌后地区。实际上,“三光政策”这一说法,更多的是中国抗日军民总结出的名词。日军的实际政策叫做“烬灭作战”,指令包括“杀光所有人,烧光所有房屋,摧毁所有粮食”。这一政策比美国对印第安人的镇压还要彻底,日军试图以此来达到全面灭绝中国部分地区人口的目的。

    事实上,华北地区曾是“三光政策”的重灾区。与华南相比,华北更具战略重要性,且民族凝聚力强。对日本而言,除了“烬灭”之外,几乎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手段。

    从这些战略角度看,三光政策并非单纯的以战养战,更多的可能是为了掠夺、消灭抵抗力量,甚至是为日后的领土占领提供便利。

    如果把二战放在全球背景下看,军队伤亡通常远大于平民。在欧洲战场,德军攻占法国时,平民伤亡不过30多万。相比之下,中国战场上,军队伤亡380万,而平民死亡人数高达3100万,平民死亡人数是军队的八到十倍。这一数据直观地揭示了侵华战争的灭绝本质。

    即使是纳粹德国在欧洲发动的大规模屠杀,杀害了无数犹太人,但与日本对中国的摧残相比,仍显得微不足道。1937年,毛主席在《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》一文中,将日本侵华战争称为“亡国灭种的战争”,这一表述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。

    可以说,抗日战争本质上是一场生死存亡的反灭绝战争。二战对其他国家而言,或许是资源争夺战,或是民族独立战争,但中国所面临的,却是若失败便会彻底消失的命运。七七事变让所有军阀放下成见一致抗日,因为他们深知,若不团结,就将面临亡国灭种的命运。

    今天,七七事变已经过去85年,铭记历史,勿忘国耻。

    发布于:天津市